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在线留言 | 查询
 
  详细内容
吴玉如

饮兰餐菊远游人

草树斜阳自在身

魏晋茫然秦汉杳

奇书万卷忘红尘

孤吟婉转意清醇

野鹤追陪月作邻

大隐何忧车马地

寒霜不碍一帘春

    这是范曾先生在其绘画大作《大隐吴玉如》里所题的两首七绝,范先生以其精炼华美的语言,把玉如大师的精神风采给概括的出来,是难得的佳作。

    吴玉如(1898-1982)当代著名学者、书法大师。字家琭,后以字行。1898年生于南京。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,故早年号茂林居士,晚年自署迂叟。汉族。

    吴玉如自幼酷嗜书法,5岁时学写字,到十二三岁时,写小楷、行书已具有相当功力。后经几十年博览勤习专研,能熔合诸家风格,取唐、宋、元、清各朝名家之长,而又以二王(羲之、献之)为依归。形成了他端丽秀劲、遒健豪放、空灵飘逸的独特书风。隶、楷、行、草、篆无不精能。其小楷,放大后可作为大字帖临摹,可见功力精湛。他的行书、草书,在四体书法中造诣最高,集历代名家之长。在穿好扇骨的凹凸不平的扇面上悬腕写大草而无一败笔。

他在用纸、用笔、用墨方面,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见解。早年作字,不用玉版宣,喜用生宣、料半,中年以后只用绵连;他喜用淡墨,恶用墨汁;还善使细管长锋羊毫笔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玉     如     先    生     论     书

 

    作字雖小道,其中亦有至理。臨古人碑帖,先須細心玩讀,而後臨之。臨必一筆不苟,一點一畫之間,細入毫釐,不可輕易放過。初寫必求能勻、能慢,先不能慢,後必不能快。鼓努為力,是所切忌。專心一藝,非朝捫夕得,必如種植,不時除草,每日灌溉,始望有獲。涵養之功,不能別有路也。久而久之,乃可造自然而明神韻矣。

 

    迂子當十五六歲日,見唐宋人佳書者,自問不知何日能挹其神味。乃至邇年,才覺得其仿佛,而對鏡已面河之深,髪雪之白。吁!人世光陰,方之石火,不為妄也。中夏書藝,自唐以還,東瀛人嗜之不絕。餘如三韓、琉球,在近年恐已是[廣陵散]矣。又微獨韓暨琉球,吾黃帝之子孫,今日能將毛錐作字者千人中未必得一矣。爾曹年相若,尚知挽迂子作幾葉書,以為娛其目。二三十年後,五十、六十之人即遇此,恐亦去覆醬瓿不遠耳。實則物之成毀興衰,固無不變者,遠古金石鐘鼎之文,今人又幾人能一一識之。今日少年作書,固已橫行斜上,如迂子之作,百載而後,人見之者,不亦同古金作行楷,當從懷仁集《聖教》與歐-禇-馮各家《蘭亭》討其消息。一點一畫之施,洞悉其理。“重若崩雲/輕如蟬翼”,析於毫髮之間,貫於腠理以內,神完氣足,無隙可乘,水到渠成,自然妙運。夫如是,可以與之言書法矣。講論可以盡之於辭,實踐非瞬息能至,見仁見智,存乎其人。謬以毫釐,差之千里,此所以索解人難也。


     二王之書若《蘭亭》,若《中秋帖》,姑不論其為後來臨摹抑雙鉤之作,皆宜細心玩索。又如《喪亂帖》《侍中帖》皆是行草之至寶,《聖教序》雖為懷仁集字,佳刻在几,臨玩不已,消息參透,妙用無窮。而後唐-禇、李、顏、孫諸大家暨宋-米、元-趙、鮮于與明-文、擬山、青主,以入牢籠,則論行書可無憾矣。

    書畫可以養年。養年者養心也,心靜始可言養。心靜,然後氣足神完。一涉匆遽,筆墨皆非矣。小楷莫以形小,雖毫髮之細,亦須如獅子搏兔、香象渡河之用,明乎此而後可以言書法。任筆為體,聚墨成形,此所以為大忌也。陰陽向背,不惟結構重之,一點一畫,亦應有之其中。

      二王書與杜甫詩,冠絕古今,如多面體鑽石,後人得其一棱一角,便能名家,此須自家苦用心力,非假外力吹捧以成名也。

      寫楷書應以唐宋元諸家楷法為階梯。學有成就,再寫隋碑。隋碑中以《龍藏寺碑》最為挺勁。從而上溯北魏諸碑,若《張猛龍》《張黑女》方中取圓;《鄭文公》圓中取方。然後參以《石門銘》《痤鶴銘》《泰山石峪金剛經》以領略其不同風格。《張黑女》雖有北碑習氣,然用筆極妙。

      初過弱冠,得魏《元略》,嗜臨不間,而後知東晉脈傳。後來彊分南北者,實故作解人也。此誌與《元略》極似出一手,而書名不留,古人之偉,今人不及已。

      不論習草書與否,皆須讀《書譜》。讀《書譜》可明作字之理,以之指導實踐,必有好處。然後自實踐以驗證理論,自然長進。作草字非漫無規矩,隨意一畫即了。其中使轉,筆筆皆有交代。且草書亦有筆順,倘違筆順,執拗處立見。

       習字必自臨帖始。只能臨摹,是一境地;能屏去臨摹,脫手自書,是又一境地矣。經此二境地,始可稱書法。

 

2015-10-23 17:03:43     浏览人次: 4764
 
 
 
 

总编:何新宇  编委:任红雨 尹正旺 种雪剑 地址: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
电话:18055776161;邮箱:zgrmshw@163.com;邮编:234000 ;    皖ICP备:14017835号-1 ;皖公网安备:34132320155005号
Copyright @ 2014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