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本站 | 设为首页 | 在线留言 | 查询
 
  详细内容
余国松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
 

 

学养书脉高古弥新

——余国松的文人书法评析

陈祥明

        从魏晋至明清,中国书法艺术大家辈出,名作林立,经典巍然可观。中国书法诸多经典名作,是古代文人借助笔墨文字抒发胸襟情怀、表达思绪心境的结晶,甚或是文人闲暇、无聊余事的结果。中国文人书法艺术传统不仅看重笔墨功夫,更看重才学底蕴;不仅重视觉形式的着意开新,更重视情思意趣的精深表达,重视诗意境界的潜心创造与拓展。

        近代以来,中国文人书法艺术传统逐渐衰微。特别是当代,电脑打字逐渐代替手书文字,人们对汉字的文化内涵的关切度也逐渐降低。从事书法艺术的书家们,一方面在书法视觉形式的翻新上用心良苦,另一方面却对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所书内容意蕴不再那么用心。书家们大都以书写古人前贤的诗文联句为能事,自己不能或不愿作诗填词撰联,因此书写不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,也就产生不了意蕴深邃、真正原创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 新世纪以来,书法家们逐渐表现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,并试图传承与弘扬中国文人书法艺术传统。

       余国松是较早倡导传承与弘扬文人书法艺术传统,并身体力行,取得佳绩,卓有建树的一位书法家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

入古出古书作高古而弥新

 

       余国松是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书家,其书法传承中国传统文人书法艺术,但师古不泥,匠心独运,自成家法,不同流俗。你看他书法作品,无论行书、草书、隶书,有古人前贤的流风遗韵,更有自家独特的面貌风神。他的书法艺术给人的总体感受是:入古出古,亦古亦新,高古而弥新。

余国松的书法以行、草、隶为主,兼及行隶、行楷。他的行书初学二王,得其笔势遒劲、结体自然、形态俊逸、风神超然,为其后来书法精进奠定了基础。他又旁涉陆机行草、索靖章草,得其古朴自然、率真无饰。他还兼学颜真卿、王铎行书,得其沉稳浑厚、奔放酣畅。他的行书从运笔到结体到意态,还大量吸收魏碑技法,讲究率性自然、沉稳凝重、古朴苍劲。他的行书,总体上以晋唐以降的帖学的书写技法为基础,中锋圆笔为主,参以魏碑的字形结体,融以侧锋方笔。经过选择性融汇和创造性转换,使其生发出新的形式意味与新的审美风貌。譬如,行书四屏《兰亭后序》、行书《晚菘堂记》,布局平实而疏密适宜,结体自然而沉稳,笔势遒劲而灵动,用笔转折有致,方圆互见,枯润相适,整个作品给人以古朴自然而又清新俊朗的审美感受。

       余国松的草书,曾师从司徒越先生,又临习林散之先生,并上溯张旭、怀素,兼及索靖、王铎,旁涉宋元文人书家,长期潜心,用功甚勤,打下扎实功底。余国松师法古人前贤,能够“入乎其内,出乎其外”,能够循善而从,择优而用,“掏古人块石,拾众家砖瓦,垒自家殿堂”。我们在他的“今草”中,不难看到张旭自由狂放、大气磅礴、雄伟壮阔的书风的影响,不难见出怀素自由畅达、笔意纵横、斑斓绚丽的书风的影响,也不难体味到司徒越、林散之先生布局、结体、运笔、用墨的影响,如此等等。然而,他的草书“似古人,又绝不似古人”,古人先师之于他,犹如盐之于菜,前者完全溶化于后者,人们只能吃出菜的咸味而吃不出盐来。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,余国松试图将晋草与唐草融会、章草与今草贯通、行草运笔与魏碑结字契合,并赋予传统文人书法艺术的审美情调,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面貌与艺术风格。譬如草书八屏《岳阳楼记》,章法布局气势恢宏,雄浑壮阔;结体疏密有致,虚实相生,自然率性;运笔豪放畅达,遒劲跌宕,籀转自如,气脉贯通;以中锋为主,线条刚柔相济,参以侧锋,点划方圆合度;墨色沉稳,枯润相适,浓淡皆宜。整幅作品表现出生动气韵和动人节奏,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与壮美风韵。

        余国松的隶书,按他自己的说法,“早年有邓石如、郭介屏的影子,后从《石门颂》、《张迁碑》,尤其从《礼器碑》化出,讲究巧拙相生,深沉而飘逸。”我们先不理会夫子之道是否属实准确,先来考究他的隶书作品,特别关注他所谓的“行隶”。在《金寿松春》书法选集中,收入他各类作品共76幅,其中隶书34幅(“行隶”9幅)。“行隶”《岳阳楼记》、《靖节山庄序》均为八屏,书幅宏大。这表明,他在隶书方面颇用功,也很看重自己的所谓行隶创作。

        从余国松《正气歌》八屏、《题咏江南山水》八屏、《湘神赋》六屏等隶书作品看,布局行距开阔,结体紧凑而舒朗,线条可以逸出结体方整的范围之外,纵横舒展,“其行笔如野鹤闲鸥,飘飘欲仙”,给人以自然闲逸之意趣。我们确实可以从中感受到《石门颂》的某些影响。从《书法经》六屏、《诗格辨》、《马辨》四屏等隶书作品看,结体宽博清朗,笔画细劲雄健,波磔分明,非常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修饰,给人以古朴沉雄之意象。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《礼器碑》的潜在影响。邓石如、郭介屏对余国松的影响似乎更为直接一些。譬如,邓石如引篆入隶,隶从篆出,长方结体,略带草意等等,都或多或少对余国松产生了影响。郭介屏一波三折、跌宕起伏、略嫌夸张的笔意,以及引行入隶、以隶写行、行隶互用的技艺,都可以在余国松的隶书和“行隶”中见到呼应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以为,余国松的“行隶”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。他的“行隶”是“将行书与隶书杂交而致”,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伦不类。其实不然,他的行书、隶书均从古人那里化得,而他的“行隶”则是两者深度融合、创造性转换的结晶,它因而获得了新的形式意味与审美情趣。《靖节山庄序》八屏是余国松最富代表性“行隶”作品之一,布局紧密中见疏朗,结体平实中见奇崛,用笔寓巧于拙,柔中带刚,墨色清润,整个作品气象显得不温不火,给人以沉雄宁静、苍润高古而又清新自然的审美感受。

学养书脉成就诗意的境界

        余国松书法艺术给人以高古弥新的审美感受,不独是其作品的笔墨形式造成的,也是其作品的诗意境界造成的。而他书法艺术的诗意境界,是长期修学使然,是深厚学养的结晶。

       余国松对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,曾发表《书法女神夜访余国松先生》、《与王羲之书》等文章予以表述。又特撰《书法经》曰:

自然之为性,率性之为道,修道而形之于字,之谓书法。道也者,书法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书法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临而不悟,恐惧乎墨而无文,莫危乎馆阁模式,莫险乎江湖习气,故君子箸书论也。喜怒哀乐之皆发谓之变,变而皆中节,谓之阴阳和谐。阴阳者,书法之大本也,和谐者,书法之达道也。阴阳互补而致和谐,盖以法取道,高格出焉,仙骨具焉。偈曰:

阴阳互补法之真,后墨先文道可亲。

我作书兮书作我,天人相感自通神。

         此“经”160余字,言简意赅,除揭示书法本质外,还涉及书法的学习与悟性、书家书内书外修养、书法的创新、书法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等诸多问题。作者自称“经”固然有调侃意味,但却是真实观点的浓缩与表露。全面深入地解读诠释《书法经》不是本文的任务,这里仅指出,余国松强调书法贵在自然率性,书法奥秘在合道尽性,书法精进在于“修道”、“以技进道”,主张“后墨先文”,反对“墨而无文”。

        余国松一贯倡导书家要有学养,善书、会文、能诗。冶文章、诗词和书法于一炉,相互促进,相得益彰。他迄今有60多万字的散文、杂文、随笔及300多首格律诗发表于全国各种报刊,已发表30多万字书论,在文坛书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。他是现代典型的学养深厚的文人书法家。

       余国松书法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,是非常关注书写内容。他作品半数以上内容为自己诗文。他的诗文丰富多样,入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。仅就入书的部分诗文看,或描写自然山水,诗中有画,绮丽迷人,如《题咏江南山水》十二绝;或忆写偶然邂逅,梦里情思,动人心弦,如《湘神赋》;或讴赞古贤风骨,放浪形骸,牵人奇思,如《赞刘伶》;或咏叹文豪鸿儒,怀古状情,发人幽思,如《致太白》《致东坡》《赞孙家鼐》;还有论辩色彩的《马辨》,说理意味的《书法经》,闲适情趣的《靖节山庄序》,等等。这些诗文杰作,成为书法家书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成为书法家情感、思绪、心境、趣味的最集中、最真切、最精微的抒发与表达,它极大地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表现力,增添了其感染力。正是书中有诗,诗渗于书,诗书相得益彰,它们共同形成了书法作品的艺术意境。譬如,我们欣赏余国松的书与诗《湘神赋》,感到真切动人,意味无穷;诗因书而象显,书因诗而意深;书的视觉形象较实,诗的语言意象较虚,虚实相生,更能牵动艺术想象,也更能扩展艺术意境。若不如此,余国松不挥写自己的诗《湘神赋》,而钞写别人的诗即便是曹植《洛神赋》,那种艺术原创性及其艺术境界还残存几许?

       余国松书写古人前贤诗文,多经过自己再理解,或题跋或考释,赋予某种新意。譬如,他书写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,书后题跋:“金圣叹谓一肚皮圣贤心地,圣贤学问,发为才子文章。相传藤子京重修岳阳楼,苏子美缮书,范希文此记,邵竦为之篆额,时人称为四绝。吾今澹墨行隶书之,邯郸学步否耶?”我们欣赏《岳阳楼记》,观书、赏文、识跋,牵动些许思绪,平添几多意趣。再如,他诸体书写《兰亭序》,书后或题诗或作跋,又考释并书写相关的《临河序》、《兰亭后序》,提出写兰亭“近羲之”“多隶意”,遐思悠悠,饶有兴味。在诸多的题跋、考释中,可以见出书家的学养、阅历、才思、情趣、心境、品位等等。而这一切。都无不构成了余国松书法作品的不可或缺的艺术意味。

       余国松对中国传统诗联的特殊形式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,而对以古字入诗撰联,并化古为今,尤其用心。譬如,他对“卷帘诗”平生迷恋,曾作《卷帘五首》以隶书之,并题跋道:“卷帘诗者,未知起于何时也,是诗多以律出后;诗以前末为句首,故称卷帘也。律卷则首句须入韵,而后诗皆次前韵,故卷帘多五首耳。吾习字近一甲子矣,至老则屡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,今以情喻书而成卷帘五律,大雅见之,将哂吾拙否耶?”他的《卷帘五首》以情喻书,诗境超拔,语象奇丽,“卷帘”奇巧,属今世奇诗无疑!再如,他的隶书联“煇煌烽焔燦燈炬,澎湃潮泙沸海江”,自作火字句对柳亚子水字句,以古字入联,别有意味。他的隶书联“东南西北利权责,春夏秋冬精气神”,全以古异体字书写,虽颇难辨认,但别具趣味。他的隶书联“南明才子四画家,北国风光一字诗”,系赠吴雪先生的“藏字联”,上联藏一“吴”字,下联藏一“雪”字,其才智和用心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    余国松曾表白,一方面要有道家超然物外、释家出世隐逸的心态,另一方面又要有儒家的入世精神、孟子所谓的浩然正气。此所谓“儒道互补”——中国文人人格精神与艺术精神。这种精神在余国松身上体现得很明显。因此,余国松不是一个风花雪月、低吟浅唱的文人书法家,而是一位追求浩然之气、阳刚之美的文人书法家。也因此,余国松的书艺值得鉴赏,其人也耐得品味。

        诚然,艺无定则,对余国松的书法艺术大可见仁见智。

        当然,艺无止境,余国松书法精进应象他的天鹅湖畔书斋“更上楼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甲午年正月初三于庐州半塘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系著名艺术评论家、美学家,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,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,教授,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)

2016-11-1 10:10:15     浏览人次: 4357
 
 
 
 

总编:何新宇  编委:任红雨 尹正旺 种雪剑 地址:安徽省宿州市政府西侧云集文化商业街5号楼
电话:18055776161;邮箱:zgrmshw@163.com;邮编:234000 ;    皖ICP备:14017835号-1 ;皖公网安备:34132320155005号
Copyright @ 2014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人民书画网版权所有